关于开展2025年江苏省第二届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评选工作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5-02-17访问量 :626


各单位、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努力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决定面向全省各高校开展2025年江苏省第二届高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系统推进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重视劳动观培育、劳动精神养成及创新实践模式,真正体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展现劳动教育成果,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充分结合江苏高校特色和优势专业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讨构建体现新时代育人要求和江苏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申报要求

     1.各高校和研究会参与评选的实践项目需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注重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及校园文化等有机融合,体现理论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体力与脑力、技能与创新的结合。具体要求如下:

     1)突出育人实效。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着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科学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

     2)强化实践体验。坚持以实践锻炼为主,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通过实践前的计划构想、实践中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后的反思交流,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

     3)彰显时代特征。在充分发挥传统劳动、传统工艺项目育人功能的同时,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创新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性。

     4)防范安全风险。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切实关注劳动实践任务及场所设施的适宜性,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及可实施性,排除各种安全隐患,规范实践操作,确保学生安全。

     2.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此次评选活动,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开展校内自评推优工作,推荐项目要体现学校特色和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代表性,具有借鉴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3.本次评选工作采取限额申报。

     各高校限额分配由申报基数和额外增加项计算,测算标准如下。

     1)申报基数:本科高校(含成人本科、不含独立学院)可报3项,高职院校和独立学院可报2项。

     2)额外增加项:根据各高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成效等额外增加1-2项。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劳动教育研究委员会可单独申报15项,不占学校指标。

     (根据省高教学会文件精神,我校共计可申报5项!

     4.已入选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不得重复申报。首届优秀实践项目的经验做法可参阅《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成果汇编(2022年度)》(主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ISBN978-7-313-29619-1,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本次参选项目的知识产权归项目负责人所有,省高等教育学会享有项目的使用权,拥有对入选项目进行择优展示、报道、宣传、使用、汇编成册出版的权利。

三、评选程序

     评选分为高校自评推优、专家评审和省高等教育学会审定三个阶段。

     1.高校自评推优:学校根据申报要求开展自评后确定推荐项目。

     2.专家评审: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评审专家,对各校推荐项目进行遴选,并形成高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推荐名单。

     3.省高等教育学会审定:省高等教育学会对推荐名单进行审定,并予以公示。公示期无异议后方可公布。

四、奖项设置

     本次实践项目评选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并面向参赛院校设优秀组织奖。获奖项目将由省高等教育学会统一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学会官方网站展示优秀实践项目成果,在全省进行示范推广。

五、申报方式

  请各位申报人于321日前把申报材料电子版可先发送至gjy@njfu.edu.cn。联系人,贾东霞025-85428253


申报书汇总表.docx申报书活页.docx 劳动项目申报数限额.pdf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