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据我所知,美国大学管理层中专设负责拓展事务的副校长职位,统筹发展事务(筹款)与校友工作,而普林斯顿这一职位于2016年才设立,这一调整的初衷是什么? 我是1982年的普林斯顿毕业生, 目前就职发展事务部执行副总裁至今仅有18个月时间,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工作,过去我以副理事长的身份在校友理事会这一志愿组织工作工作了很长时间。 正如你所说,在我在这一岗位工作之前,我的前任刚刚就任了新的拓展事务副校长,统筹校友及发展这两大块。 这种调整并不是一种合并,而是为了加强校友与筹款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在这之前,两个部分大多是独立行事,如校友活动等,办公地点也不同,文化也有着相当差异,现在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 这种调整的初衷还在于两种职能存在很大交叉。 不过,两者的差异又是明显的,我们是筹款,而校友工作是鼓励校友参与。而筹款离不开前期的校友参与与归属感的营造,因此,校友工作是筹款的前提条件。 我们有很多特色校友活动,这些活动并不要求校友捐赠,只是想让他们参与其中,成为校友的一部分,这是校友部门的工作。这些活动包括校友返校活动、各种校友活动、论坛、协助面试学生等。 不同于其他学校,普林斯顿的校友与母校关联很紧密,忠诚度很高,他们真心以成为普林斯顿校友为荣,他们就认为这所学校是美国最好的大学。我们创造了很多机会让他们多次感受这种荣光,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一旦他们产生了这种忠诚度,捐赠回馈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这种调整让我们联合举办更多的活动,产生最多的交流与沟通,信息系统也实现了共享互通,尽管我们仍是两个独立的机构。事实上美国很多大学都是这种模式。 问:您的筹款团队有多少员工? 我负责管理的发展事务团队共有一百余人,主要负责包括本科生、研究生院在内的全校筹款相关的所有事务,我们是一个统一型、中央集权性的发展事务结构。 普林斯顿大学没有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不像其他的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所以我们的筹款资源都集中在大学层面。 问:根据最近的调研情况来看,这与美国大多数大学,特别是公立大学的筹款模式有所不同,这种模式下,如何能够调动院系层面筹款的积极性? 在这一模式下,我们也会和院长进行沟通,针对性地开始筹款活动,只是所有筹款策略从大学层面开展,而不是在院系层面。 这样的优势还在于,我们更接近于管理决策核心,也更能够精准地推进既定筹款计划。 最好的例证就是我们刚刚设定的大学十年发展计划,它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而不是不同学院分散推进各自项目,我们会确保始终在推进同一个框架或战略,事实证明这是成功的。 不同的大学会有不同的筹款结构,而这种集中的结构适用于我们这样只有7000名学生的精致型大学。 问:发展事务部门的机构设置是怎样的? 我管理着大学绝大多数发展事务团队,其中包括年度捐赠、计划(遗产)捐赠、国际筹款团队。 还有一类特殊的领导力筹款项目也在我们团队内,不同大学对其的定义不同,有的大学称之为Major捐赠,我们指25万美元以上,500万以下的捐赠。 另外的一个规模较少的筹款团队(pricinple gift)由4人组成,是指1000万以上的捐赠,他们直接向副校长汇报。 问:普林斯顿大学是如何通过鼓励各种形式的校友委员会参与筹款的? 我们的校友理事会是纯志愿性的,大家不会获取分文,其中下设了许多委员会,以及全球100个以上的区域性校友会。每个校友会都有会各种特色活动吸引校友参与。 以华盛顿校友会为例,他们每年会组织各种的论坛或沙龙,晚餐会等,他们还会受邀进入校友招生委员会,在全球各个城市参与学生面试,对申请普林斯顿大学的潜在学生给出成绩,协助大学招收到一流的学生,也提高了自身的参与度。但这并不会影响招生结果,只是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大学,同时为大学提供必要的申请者信息。 每年有8000名校友参与面试超过30000名申请者,这是校友参与的形式之一,不过我们的录取率只有5.5%。 问:以您的双重经历来看,校友工作和筹款工作的区别在哪? 我现在的工作需要向校友筹款,而之前的工作只是需要去推动校友更多的与大学互动,这是最大的转变。 但我觉得校友会工作的经历,有助于我与校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总体来说,这是具有相关性、但又完全不同的角色。 2018年6月11日下午,江芷若女士(Sara Judge)一行4人访问清华,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在工字厅会见了来宾。双方就加强清华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合作交换了意见。(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问: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小额捐赠这是如何实现的?如何培养他们的回馈习惯? 的确,这项工作十分重要,我们从大四学生开始着手。 这一项目名为“senior project”,呼吁这些学生连续三年向大学捐赠,不管钱多钱少,重要坚持与连续捐赠。2美元也好,5美元也好都可以,有时是20.18元,有时20.19元,我们不关心金额大小。这些钱并入年度捐赠项目,以非限定性捐赠的形式由大学统一使用。 这种资金对大学来说弥足珍贵,大多用于学生资助项目。6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捐赠资助。这不是贷款,是不用偿还的,这让学生在毕业时,不用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两年以前,90%的学生参与这项计划,承诺三年内会连续捐赠。 我们的感觉是,一旦你捐赠过,你往往就会形成捐赠习惯,这对大学筹款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从小钱开始做出改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同时,我们也会跟进捐赠反馈工作,以各种形式向这些学生或校友致谢,让他们感到受重视。形式可能会是感谢信、邮件,也可能是特色的小礼物。 我们认为,感谢、感恩是推动再次捐赠的重要力量。 问:的确,良好的反馈是再次筹款的基础,还有哪些工作能说明反馈的重要性? 我们的司库,每年都会公开捐赠基金投资报告,向捐赠者说明这些捐赠我们一直在尽必维护,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让捐赠者放心。 我们的捐赠基金管理水平是一流的,去年的回报率达到了14.2%,是常春藤大学中最高的。我们的生均捐赠基金规模也是全美最高的,人均达到了300万美元。 年度报告十分公开透明,捐赠者、校友能看到几乎所有的信息,如投资组合、投资去向等。这是让捐赠者感受到信心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他们捐赠的钱能够得到高效的打理。 30多年前,大学主要依靠学费收入,现在捐赠资金投资收益和捐赠收入,占到了年度预算的60%以上。 问:普林斯顿大学以极高的学生捐赠率闻名,学生参与意识是如何培养的? 普林斯顿的本科生捐赠参与率一直以来全美最高,上年的比例达到56%,而哈佛大学只是17%。 他们更关心钱多少,我们则在关注于资金的情况下,也会有意提升整体参与水平。 年轻人的参与情况更加多样,更趋于社交媒体化。每年6月,我们都会组织大规模的返校活动,吸引众多校友回到校园,大家穿着各色橙色衣服,在校园中游行,每个年级、每个班的衣服都会不同,各具特色。还会有各色的帐篷充满校园,乐趣十足,2018年约3万名校友返校。 问:对中国大学筹款有哪些建议? 中国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可能捐赠文化上的差异较大。在其他方面,我想有几点建议: 1、找到与校友互动良机,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回到校友,参与大学相关事务。同时创造让他们继续学习的机会,订制一些讲座或能力提升计划,让他们持续融入校园,通过终身学习让他们与大学融合到一起; 2、类似的学生捐赠计划也可以尝试,慢慢培育学生的捐赠习惯; 3、最重要的是,要让校友们知道,你筹资是用来做什么的,影响体现在哪里,改变有哪些。我们专门有一个叫捐赠者关系的部门从事这项工作,他们十分重视sterwship工作。任何捐赠超过5万美元的人,都会收到年度使用报告,包括投资情况,学生受益情况,名字是什么,学生的亲笔感谢信等。我们发现,一旦我们管理好,使用好,并且回馈好捐赠人时,他们大多会再次捐赠,并且捐的更多。 (鸣谢:普林斯顿大学Sara女士、Sharon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