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才: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

发布日期:2018-10-17访问量 :199

1014日上午,厦门大学王洪才教授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的大会主题报告。

王洪才教授围绕该题目,针对“一流本科是什么”、“一流的标准是什么”、“是否存在二流、三流本科”和“本科与专科的区别”问题,分别从一流本科教育概念的时代性、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的不确定性、国别性以及普适性等四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王洪才教授认为一流本科教育概念的时代性可以从“一流本科教育概念是大众高等教育背景下特有的产物”和“一流本科教育是对高质量本科教育的一种诉求”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随之,王洪才教授分析了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的不确定性。他认为本科教育内涵本身是不确定的,具有相对性;又因世界上尚无最佳的本科教育模式,人们习惯把一流本科教育依附于一流大学概念之下而缺乏严格界定。

紧接着,王洪才教授强调指出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的国别性。不同国家对一流本科教育有自己的认定方式,比如美国把通识教育作为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核心课程渐渐成为美国一流本科教育的标识,本科生参与科研成为一流本科教育新趋势。因此我国也应当形成自己的认定标准: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研究性教学是一流本科教育应当具备的素质,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标识等。

然后,王洪才教授又从一流本科教育水平之间的共性与一致的内在气质说明了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他指出一流本科教育共同致力于批判性思维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辅助地位、共同理想是培养社会领袖人才。同时,一流本科教育内在气质的一致性体现在崇尚个性化教学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开创精神培养以及把理性对话能力作为教育核心目标。

    基于上述论证分析,王洪才教授得出“一流本科教育是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为核心、以研究型教学为手段、以广博的知识为媒介、以自由人格培养为理想、 以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为旨趣的教育”的结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孟佳)

联系我们